曾強師兄於六十年代初就投入黃祥宗師門下學藝,當時只有十八歲,希望學得一技防身,強身健體。還記得入門首套套路是十形拳,從反複的練習中領略到本門功夫的特㸃是套路長而技巧繁多。不只要練習技巧,氣力體能也十分著重,要下苦功又要有耐性才能掌握得好,這正正是可以訓練出年青人的毅力和體魄。
當時舞獅需求蓬勃,很多武館除武術外也會教授獅藝,這亦是當時武館的主要收入來源,但要維持擴展高水平的醒獅隊,「財源」與「人材」缺一不可,當時黑虎門亦開辦花炮會及醒獅隊。而曾强師兄被師父派到醒獅隊內,因為是業餘性質而又經常出獅,需要大量時間練習和準備,為了專注舞獅,武術方面就無暇兼顧了。當時的練習地點位於旺角上海街,現己結業的龍珠酒樓的天台。藉著醒獅訓練聚集同門力量,當時一班師兄弟很齊心如家人一樣,眾志成誠。當時維持武館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競投花炮吉祥物,為商店採青,為商場開張,下鄉廟宇表演等等。
曾師兄提到,本門的醒獅源流自蔡李佛名師嚴可。黃祥宗師特別禮聘其高足潘洪生師傅來黑虎門執教獅藝。潘師傅所教醒獅講求威猛強勁、靈活生動,而鼓方面則要求變化快速、節奏緊密。七、八十年代是武術醒獅推廣的高峯期,參予者眾,當時在神誕,天后誕,關帝誕等的節日經常會到大廟、青衣等地出獅,當然亦會與其他門派的龍獅相遇,由於武無第二,一旦窄路相逢,各不相讓就會發生衝突,所以經常會出現打鬥場面,要雙方師父及時制止才能避免惡化。獅隊除了為黑虎門出師外,亦時有代表蔡李佛出獅。潘洪生是當時是蔡李佛名師,有數間武館之多,武館開張都是找曾強出獅,可見獅隊的水準以為行內認可。可惜好景不常,至九十年代尾漸吹沉寂。猶其是實行了音晌管制之後,獅鼓無法操練,加上同期的隊員流失,時間一久、歲月催人,己將拳術及獅藝淡忘了。
曾強自謙並非獅王但一眾師兄弟都公認為本門獅藝第一人,曾師兄為人沉實正直、樂於助人深得各同門的認同,本會舉辦活動,都會鼎力支持參與。退休後曾師兄過著平淡的生活,平時飲茶散步,接送孫兒上學。偶然都會到北角公園與一班同門師兄弟硏習指導獅鼓,希望能薪火相傳,亦祈望新舊同門多多參與支持。
(UPDATE: 3/12/2014)
|